关于我

我的照片
Pulau Pinang,槟城, Malaysia
热爱文字与大自然。 长期投入访谈,文字与咨询工作。 善于聆听人心,善于发掘每个人的亮点。 助人从情绪中认识自己、活出真实的自己。 推广"自我疗愈,自我赋权"的生命教育。

Simply Joy Studio

巴哈花精情绪咨询与工作坊(线上进行),蜕变游戏工作坊(单人或小组,线上进行),FCP组织蜕变教练指导,询问:016-2852025
电邮:bachflowerpenang@gmail.com

2014年3月5日星期三

坚强,从痛快流一次泪开始。

接儿子放学,他一上车就很沉默。

空气中的振动告诉我,今天他在学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。

他眼睛红红的,在我鼓励下,开始边哭边说。他几乎被全班同学排挤了,没有人喜欢他这个转校生。他很难过很难过,他可能又要转校了。

哦天哪。

“这确实很难过啊。”我真的能感受他的难过。

我安慰几句,但没有说,别难过,别哭,别伤心,要坚强什么的。这个时候,说这些都是逃避,无法让孩子学习体验完整的伤心。

回到家,他问我,有什么适合的方式可以发泄内在的伤心与愤怒?

我说,去打沙发吧!把生气打出来,骂出来,哭出来,喊出来。

他使劲的打,边打边骂:我很生气!很生气!很生气!你们都是笨蛋**蛋!

我也在一旁骂。太生气了,不骂不行,不打不行啊!

打骂了一会,他慢慢恢复平静,对我说,感觉好多了。然后如常的吃饭做功课。

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,这只是一个小风波。我欢迎这些事情的发生,因为,孩子就是要从挫折中,学习何谓真正的坚强。

我对他说,生气,伤心,只是一种情绪感受,一种能量,没有分好坏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它流过身体而已。

事实上,我没有办法保护孩子不受排挤,我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何,孩子需要独自学习建立人际关系。此刻能做的,只是让孩子好好体验这个被排挤的伤痛。

该哭的时候放声大哭,该生气的时候就破口大骂--只要,发泄的方式不伤害到自己,也不伤害到别人。

而且,很重要的一点是。让他学习表达情绪。

“我很生气”。“我很伤心”。

单纯表达此刻的感受。我此刻的生气只是我的情绪,与别人无关,我的情绪我自己负责。我只是在这一刻,很生气。如果一直把自己置放在“我是受害者,某某令我很生气”的位置上,那就陷入一种,“我的情绪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”的模式,也会夸大这份受害的感觉,再产生要伤害他人的行动。也不会得到释放。

在传统的家庭中长大,我经常被灌输这样的信念:

伤心是不好的。哭是懦弱的。伤心哭泣,会被看不起。要努力学习节哀。

痛苦是不好的,要学习坚强。就算内心再脆弱,为了别人,为了大局,也要努力表现坚强。

生气是不好的,凡事要懂得忍让,以和为贵。

小时候的伤痛,如果被大人硬生生说“不要伤心了,不要哭了,一点小事就哭。”“你长大了,要坚强!不能再哭了。”没有完整的去经历,长大后,这份中断的伤痛仍然会延续,可能因某人某事触碰到,再次延续,爆发。因为这些情绪困境,并没有机会被承认,被接纳,被完整体验,被清楚的表达及了结。

我现在经历着的,就是这样的状况。无法改变过去,只能在现在勇敢面对。

当我再次把当年未完全经历的伤痛,未完结的情绪,完整清楚地体验,并表达出来,我的人生才是自由的。

节录“给孩子的心情疗愈”一书:

“真正的坚强,从痛快流一次泪开始。

真正的坚强是:情感自然流露,一言一行符合真实情绪。

真正的力量是:教导孩子如何沟通感觉,而非埋葬感觉。保存能量,以待完成其他使命。

这社会已教我们太多关于“如何成功”,现在你该与孩子一起练习“如何失去”。

唯有学习体验哀伤,才能感受真正的幸福。”

我一直感恩,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,自己像重新活了一次。我的成长,比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来得多,来得快。

(这本书可在大众书局买到,优惠价仅8令吉,我受益匪浅。与大家分享。)

15 条评论:

妈咪的心情故事 说...

转校生的心情我最能明白,八年中学生涯(预备班到中六),我转了四间学校。虽然不至于被排挤,但是那种孤独感的确让人很难受。难为哥哥了,希望他早日走过这个过渡期。。。

Jean Ng 说...

他开学以来都很OK的,也在学校交了好友。就是小孩子之间的争吵斗嘴,之前他在其他地方也被排挤过,小孩嘛,吵架罢交很正常,我想如上次一样,几天后又和好了。

这是个过程,很好的学习机会。只是这次他的情绪很激动,需要好好发泄出来。

cutemum 说...

这是今天刚发生的事? 越大的年齡转校,受排挤的感受好像更大.以往我們那年代,就算有转校生,我们都不刻意去交新同学。。。所以你儿子的感受是很难过的.
但你真的做得好棒.。換是我.。。可能都陪孩子自怜自艾.。。无助感。。。你真的是很好引导人.
但愿明天.。铭轩可以快乐去上学。班上那么多人.。。沒有一个可以合得来?

恩轩至佳 说...

我也有转校生的经历,过程虽是煎熬,但是很棒的体验!我也认为这是孩子很好的机会教育。人生总要遇到被排挤,不认同,被否定的事。能够从小学习和处理情绪是很棒的人生经验!

Jean Ng 说...

可爱妈,他之前在华德福假期班也被排挤过呢!后来又和好了,我非常欢迎这些经历,他经过这些事情,会变得更懂人心,比较知道如何跟人交际。

我总觉得,被排挤过,吵架过,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。友情是要经过考验的!

Jean Ng 说...

密池,儿子转2次校了,过程总会出现一些小风波,吵架啦,罢交啦,排挤啦,都是小孩必经的阶段。我儿子心直口快,应该是得罪同学了。

其实,我中学时期也跟整班同学一起排挤另一名男同学,因为那个同学性格古怪,我们都受不了他。

结果,很多年后,这个同学。。。精神出现问题,一直在家休养。我们都有内疚,当年心态不成熟,真的做错了。虽然我们不是最大凶手,但这个阴影肯定有影响到他。

所以,教导孩子适当发泄情绪,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很重要的。







Onghappyfamily 说...

Jean, 谢谢分享,我会买这本书,不知这本书适合孩子阅读吗?

旅居美国那段日子,涵及循也在校园里面对这种状况。两个孩子性格不同,所以他们对这排挤的反应也不同。只是做妈妈的我,看了有些心酸,也掉淚了。

我看着她们曾经渡过这种经历,现在正徘徊,不知要不要搬家,替她们转校。想到就头痛!对于这件事又与LG意见不合。。。。唉!

lazy mum 说...

我小时候,二年级的时候也试过在班上被同学排挤~我是班上第一名,被第二名的同学唆使她的好友齐齐排挤我,排排下,也差不多近乎半班同学都不跟我好了。
(其实我的朋友也就那么几个,好朋友都不来往就觉得全班都排挤我了)
而且被排挤好像有一段日子,
不过在家我没有跟妈妈说。
只是有一天上音乐课的时候,大家席地而坐,同学们都坐得离我远远的,也许压抑太久了,然后我就哭了。
然后老师就发现了,问我为什么,我就说同学们都不跟我好。过后经过老师一番调解之后,竟然就没事了。且不管那时候那些同学服还是不服。不过,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排挤的事情发生了。

我想,如果当时我有好好将情绪宣泄出来,也不至于将这件小事,经过二十多年后还牢牢记得~
适当的情绪疏解真的很重要,要不然,一丁点小事,可能都会被压在心里很久很久,继而影响个性发展啊!

Jean Ng 说...

Jenng,这本书也适合孩子看,很浅白,里面也提到孩子搬家转校会经历的情绪转变及应对方法。你去买吧,就在8令吉优惠区。

转校,要看是什么原因,尊重孩子意愿也很重要。像我全家搬家,孩子必须跟着一起,那段等待的日子,我们都出现很多状况,心里有恐惧,担心,但经历过了,我们都成长许多。

Jean Ng 说...

幼幼,我想,被排挤,排挤人我们都曾经遇过的,像这样的情况,好好面对情绪困境真的很重要,也对日后性格有一定影响。

我现在还在陪孩子去面对,希望很快没事。

恩轩至佳 说...

Jean, 那本书是在 Queens bay mall popular 的优惠区买到的吗?目前的大众有优惠?

Jean Ng 说...

密池,对,我在QB的大众书局随便看到的,现在应该还有,就是8块钱一堆那种,买的时候不觉得如何,回家看了觉得很棒。里面还写如何让孩子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,我个人很有启发。

应该多买几本去送人呢!

Jean Ng 说...

密池,对,我在QB的大众书局随便看到的,现在应该还有,就是8块钱一堆那种,买的时候不觉得如何,回家看了觉得很棒。里面还写如何让孩子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,我个人很有启发。

应该多买几本去送人呢!

卷卷 说...

Jean,

想要请教你关于这一点:。【很重要的一点是。让他学习表达情绪。“我很生气”。“我很伤心”。】

我也是这样教孩子把不愉快,伤心的情绪用说/陈述出来。但是日子久了,我发现他在陈述这些情绪时都是纯粹在陈述而已,爽爽讲,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就表示很伤心很生气。

我的疑问是 ,这样教孩子表达情绪是我认同的,但是也同时发现,孩子动不动就说自己生气了,伤心了。。。比如我们 不能如他所愿时,他就随口说“我生气了”,然后等我去安抚他的情绪。

Jean Ng 说...

卷卷,如果孩子一再出现相同的状况,如你所说的,“动不动就生气伤心”,是不是有可能,大人没有听进去他要表达的感受?而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论定?

在这本书中,我有找到一个重点:

“孩子会不断尝试,迫不及待希望大人聆听他的心声。但若依然得不到回应,情绪就会埋藏起来,若一直无法发泄,往后会造成行为问题。而大人又把情绪问题,视为纪律问题,而不知道,这是源自孩子内在的声音。”

唯一勇于表达这刻的情绪,下一次的感受才可以表达出来。

或许,你静心去聆听一下,他心里真正的声音?










运用巴哈花精转化情绪🌸

  陷入忧郁、低落、沮丧,让人觉得很痛苦。 无处可诉,无人能懂,焦虑无助。 找人倾诉,常会听到:“不要这样想,不要想太多。加油!”等话,更加重了自己的苦楚,似乎有这些负面想法是不应该的、不正常的。 越想要用理性去压抑及逃避这些感受,却越感到痛苦。 英国巴哈花精 Bach Flow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