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是一个电视迷。虽然知道看太多电视不好,但每天都会花一点时间在小箱子里,寻找有意思/没意思的娱乐。
或许因为以前是个电视人,职业病的关系,看电视曾经是我工作的一部分,看的角度也会从制作及观众导向开始。
离开电视圈后,发现自己看电视的角度更尖锐了,但享受娱乐的心情一样没有变。
如果说一个人的品位可以从他看的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,那我的品位档次应该不高吧?除了新闻资讯,电影及纪录片,我喜欢看选秀节目,喜欢看到有才华的人终于得到人生中最重要的舞台,终于发光发热的霎那风光。尽管明白任何电视节目不过是算计好的游戏,看的人不必太认真,观看的时候,我还是享受其中的。
美国偶像我看了有8年吧?几乎每年都没有错过。当时公司的电视机终日播放,这个节目播放时曾经吸引许多同事放下手中工作,一起站在电视屏幕前投入其中,那种同声赞叹,大笑,欢乐的气氛,很令我怀念。
试音环节最令我发笑,毒舌评审的评语最让我期待。虽然知道那肯定是预先设计的,但效果/笑果依然。碰到天才型的参赛者,一开口已知道是可造之材,天籁之音哪,真叫人震撼。最激动的是参赛者终于过关,全家人欣喜若狂的拥抱狂哭,仿佛人生从此得以改变,成功之路已经迈开。奇怪的是到了决赛,这些人都不见踪影。刹那的快乐,果然不代表永恒。
每年都有无数天真又幼稚的参赛者,被批评时可以当场大哭,破口大骂,自己的人生就此毁灭一样。不能唱的一再坚持自己是举世无双的歌唱天才,我很怀疑是不是制作单位安排来的临时演员。否则,怎么有那么多发白日梦的美国人可以那么无知,明知道自己声音不行却不愿去相信。
今年的节目开跑后,有时儿子也陪我看,并且觉得娱乐性十足。“妈妈,这个哥哥唱得很难听啊!好像猫猫在哭。好好笑哦!”
果然,评审第一句就在问,这是一只猫在叫嚷吗?
连4岁小孩都能当评审了,参赛者的无知,或许就是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之一。
虽然我没有很喜欢这个美国选秀节目,不得不承认,它做了那么多届仍然保持收视率相当不简单。相比中港台的选秀节目,来到今年已经逐渐失势了。
大马的选秀节目更不必说,从去年到今年还是落得一个冷清的下场。没办法,没有赞助商,没有大量广告,没有收视保证,制作费庞大而耗时的选秀节目应该怎么做下去?
就连美国偶像也面对评审退出的局面,不知道今年的水平是否就此倒退。上两周看到维多利亚挂着贵妇光环当特别评审,但全程发言的时间屈指可数,可看性大减。
来到星期三了,儿子昨天已经问我。妈妈,American Idol只在星期三播放吗?我要看,好好笑哦!
这娱乐果然很廉价,但没有营养。容我和儿子小小放肆一下吧!至少每个星期三有了小小期待,让心情得到放松。看平凡人一耀登上万人瞩目的舞台,还是挺过瘾的。英国苏珊大婶从丑妇变名人的故事,谁不爱看呢?
我啊,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电视迷主妇,无关品位。